关于潮汕牛肉丸的最早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大众认同的是起源于梅州客家——聚居在山区的客家人,大体上家家户户都养牛。在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生牛肉过剩没法长期保存,所以他们把牛肉剁碎加盐挤成丸子状煮熟,以便保存,慢慢地演变成为当地的一种小吃。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汕头的开埠,汕头港急剧繁荣,许多客家人都汇集到汕头从事商业活动,如中国第一条民建铁路“潮汕铁路”的建设者,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胡文虎都是客家人。据老人们回忆,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也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区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慢慢地他们在汕头落户发展,牛肉丸也渐渐成为汕头的地方食品;而在潮州,民间也流传着潮州人叶燕青从客家人那里学得牛肉丸制作工艺的故事,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牛肉丸最早是源客家人。
而让牛肉丸成为一方美食,直至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名扬海内外却还得归功于潮汕人对其改造和创新。到20世纪初,汕头埠的商业繁荣,带动各式的酒楼餐饮聚集在汕头商业最繁荣的小公园一带,而牛肉丸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小吃,各式牛肉丸餐饮店琳琅满目:如新兴街罗锦章的牛肉丸,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都是老一辈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名店。改革开放后,像福合埕等牛肉丸餐饮连锁的出现更是使牛肉丸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延伸出飞厦老二、玉兰牛肉、潮庭、百年潮香、潮人街等知名品牌。
潮汕牛肉丸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也延伸出许多传奇佳话和经典美谈:
郭光豹在《美食园蔬胜珍馐》一文中说:60年代初,贺龙元帅在广州军区第一政委陶铸陪同下视察野战军前沿部队,来到潮汕地区,住在潮州风山兵营。膳食由年轻潮籍厨师大老蔡独力完成。餐桌上除了茅台酒之外,都是一般常菜。当贺老总吃着又鲜又脆的“潮式牛肉丸”的时候,直呼“好菜!好菜!”问起这道“潮式牛肉丸”是如何做成的?拙于言词的大老蔡欲言而不敢回答,嗫嚅着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可是天资聪敏的他,情急之下,抓起盘里剩余的两粒牛肉丸,面带笑容,杂技表演般地朝地面一扔,只见那丸子活像乒乓球从地上高高地弹将起来,贺老总也抓起丸子往地上一甩,丸子同样弹起。这时,大老蔡取出二把仿佛《隋唐演义》里秦琼使用过的“金锏”来,指着这两把方条形状的铁棒说:“就用这家伙在牛肉片上拍打,硬是将肉打烂,切不可用刀子剁碎,丸子才能弹得起来,入嘴才有脆感,并略闻到脆声。”这可能便是“潮汕牛肉丸”与别地制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奇妙效果了!贺老总翘起大拇指满满地敬大老蔡茅台酒一杯。这次幸遇,在大老蔡人生的际遇上,业已成为绝唱式的奖赏,大老蔡名扬海内外,“潮汕牛肉丸”在已有盛誉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重传奇性的朦胧色彩。
有关潮汕牛肉丸最经典的故事莫过于无厘头大师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的撒尿牛肉丸演绎。在香港,有1/3的人口祖籍地都是潮汕,如此多的潮汕人和潮汕裔自然而然地潮汕的美食和饮食习惯在香港也得到普及,潮汕牛肉丸和潮州鱼蛋(鱼丸)都是香港家喻户晓的小吃,包括高档精细潮州菜得名声也是发源于香港。而潮汕牛肉丸被周大师的无厘头喜剧一包装,立马成为街头巷议的经典美食,撒尿和爆浆的概念也深入人心,以至于许多内地不知其因由的厂家纷纷模仿和为其产品正名,设计出多式多样的包心牛肉丸,而事实上周星驰食神里撒尿牛肉丸的原型便是潮汕的牛肉丸,更准确的说是牛肉丸丸里的牛筋丸,这点周星驰在接受采访时也口头验证。而事实上,因为潮汕牛肉丸的特殊工艺,实心的丸子也能做出撒尿的感觉,但由于周大师的名声,以至于许多未知的人只知有撒尿牛肉丸而不知有潮汕牛肉丸,这也算是现代影视和名人效应对美食发展的贡献吧。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8485995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
在我国古代,唐诗是一种起源文化的另类代表,在唐诗的鼎盛时期过后便是宋朝的到来,于是便出现了宋词,当然宋词的出现是在唐诗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宋词却又发展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并且在宋词中会出现笋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诗歌中会经常性出现,可以说是宋代诗词诗歌的一种创新变革,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诗人跟唐代诗人创作心理变化的不同以及心态的变化。 ...
说起台湾小吃,你想到的是什么?炸鸡排,芋圆,还是……永和豆浆? 虽然听起来没有前两者那么诱人,但对于大陆吃货来说,永和豆浆无疑是最熟悉的台湾小吃之一。豆浆油条,蛋饼饭团,都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工作日早餐。 台湾永和豆浆店里的小吃 前段时间,我们去了台湾,想尝尝当地的永和豆浆,吃起来跟大陆是不是一样。没想到,竟然扯出永和豆浆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永...